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因此称之为“后天之本”。历代医家对于脾胃都很重视,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和疾病的恢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概述】
【常见病因及症状】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
第1天 | 中脘 | 54 | 40 | 单穴 | |||
足三里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40 | 单穴 |
第2天 | 中脘 | 54 | 40 | 单穴 | |||
天枢 | 54 | 40 | 双穴 | 内关 | 48 | 30 | 双穴 |
第3天 | 下脘 | 54 | 40 | 单穴 | |||
内关 | 48 | 30 | 双穴 | 足三里 | 48 | 30 | 双穴 |
第4天 | 脾俞 | 54 | 40 | 双穴 | |||
胃俞 | 54 | 40 | 双穴 | 足三里 | 48 | 30 | 双穴 |
注:以上穴循环灸,14次一疗程。
【病因分析及鉴别】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