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全身性结缔组织病,是一种与溶血性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点是以侵犯四肢大关节为主,在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或功能障碍,发病以儿童及青年居多数。以潮湿、寒冷、气候急剧变化的地区为常见。本病属于中医的“痹证”、“历节”、“痛风”。由于体虚,阳气不足,腠理空疏,加之居处湿地,冒雨涉水,气候剧变等原因,使风寒湿热杂至,阻于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却成痹证。
【概述】
【常见病因及症状】
痹证因风寒湿三气偏胜不同,临床症状有差异,风邪盛者疼痛游走不定,累及多处关节;寒邪盛者痛有定处,病势较剧,遇寒则甚,关节屈伸不利;湿邪盛者,酸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肢体沉重;热痹症见关节疼痛红肿发热,活动不便。
【病因分析及鉴别】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环跳 | 47-52 | 50 | 双穴 |
阳陵泉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风市 | 47-52 | 50 | 双穴 |
申脉 | 47-50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肩髃 | 45-50 | 50 | 双穴 |
曲池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5天 | 风池 | 42-48 | 40-50 | 双穴 |
悬钟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6天 | 身柱 | 48-52 | 50-60 | 单穴 |
腰阳关 | 47-53 | 50-60 | 单穴 | |
三阴交 | 42-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7天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太溪 | 45-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8天 | 大杼 | 47-53 | 40-50 | 双穴 |
飞扬 | 42-48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9天 | 胆俞 | 45-50 | 40 | 双穴 |
阳辅 | 42-48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