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褐斑是指皮肤表面出现的点状或片状的褐色斑,平铺于皮肤表面,扪之不碍手的症状,皮损多对称分布,形状大小不定,无自觉症状。男女皆可发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本症的主要病因病机是由于气血不能上荣颜面,颜面部气血失和而发病。本症在《外科正宗》中称为“熏黑斑”,后世又有称“黄褐斑”、“肝斑”、“妊娠斑”、“蝴蝶斑”、“雀斑”等称谓。
本症在现代医学中主要见于内分泌疾病,肝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另外部分妇女在妊娠期出现的妊娠斑属于正常现象,多在分娩之后可自行消退。
【概述】
【常见病因及症状】
(1)肝气郁结:面部黄褐色斑片,具有月经不调、经前斑色加深、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或伴有胸胁痞胀、纳谷不香,舌苔薄白,脉弦滑。
(2)脾虚湿蕴:面部黄褐色斑片,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闷,舌淡苔腻,脉弦缓。
(3)肾阴亏虚:面部黄褐色斑片,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腰膝痠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分析及鉴别】
皮肤褐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临床以热症居多,但还应当注意辨别,分清寒热虚实,再行治疗。
(1)肝气郁结皮肤褐斑:多因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阻滞,不能上荣头面而发病,同时伴有胁痛、烦躁、脉弦等症状。
(2)脾虚湿蕴皮肤褐斑:由于饮食不节,以致脾胃受损,湿热中阻,熏蒸头面,出现褐斑,且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闷等。
(3)肾阴亏虚皮肤褐斑:久病体虚、房劳过度等,导致肾阴亏虚,虚火上炎,发为褐斑,兼有腰膝痠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