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返回上一页 返回首页
【概述】

临床上凡血从肛门排出体外,无论先便后血,先血后便,或便血杂下,或单纯便血,均称为便血。多因肠道湿热或脾胃虚寒所致。
便血一症,依下血与排便之先后不同,提出“远血”和“近血”的名称,后世《医学入门》又有“血箭”之称,因其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远也。《寿世保元》将大便下血,血在便前,血下如溅,血色清鲜者,叫做“肠风”。《医学入门》与《血证论》等将大便下血,浊而不清,色黯不鲜,肛门肿硬疼痛者,称之谓“脏毒"。一般情况下,便中血色鲜红者其来较近,便中血色紫黯者其来较远。而以血在便前便后来分血之远近并不可靠。
本症是多种肛门疾病的常见症状,如肛裂、痔疾、肛漏、肛痈等。

【常见病因及症状】

(l)肠道湿热:便血色鲜红,大便不爽或稀薄,气味秽臭,或有腹痛,口苦,不欲饮食,胸脘痞闷,忍心呕吐,或见肛门肿硬疼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2)脾胃虚寒:便血色紫黯,甚则黑色,脘腹隐痛,面色无华,肢倦懒言,少食便溏,甚则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脉沉细无力。

【病因分析及鉴别】

肠道湿热便血与脾胃虚寒便血均表现为大便下血,但二证一热一寒,一实一虚,临床上不难鉴别。
(1)肠道湿热便血:多由饮酒食辛,过食肥甘,湿从内生,或因久卧湿地,屡犯雾露,湿从外来,皆致湿邪蕴结体内,下注大肠,化热蕴毒,灼伤血络,壅遏气血,而致本症。以便血色鲜红,大便不爽或稀薄,气味秽臭,不欲饮食,胸脘痞闷,恶心呕吐,或见肛门肿硬疼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为辨证要点。
(2)脾胃虚寒便血:多由素体阳虚,劳倦过度,大病不复等因素,损伤脾胃阳气所致。脾气受损则统摄无力,血溢肠内随大便而下。以便血色紫黯,甚则黑色,脘腹隐痛,面色无华,肢倦懒言,少食便溏,甚则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此外,本症应与下痢脓血进行鉴别:下痢脓血之症,多呈脓血杂下,并有突出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本症则表现为大便时血自下,而无脓样物质,且无突出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