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

返回上一页 返回首页
【概述】

噎膈,噎即噎塞,是指下咽食物时噎塞不畅;膈即格拒,是指食管阻塞、食物不能下咽的一种临床症状。噎轻而膈重,噎乃膈之始,膈乃噎之渐。噎膈的病机是由于食管狭窄或干涩而导致吞咽食物梗塞不顺。其发生多由忧思恼怒、饮酒嗜辛,劳伤过度,导致肝郁、脾虚、肾伤,形成气郁、血瘀、痰凝、火旺、津枯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致。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食道炎、食道狭窄、食道溃疡、食道癌及贲门痉孪等疾病。

【常见病因及症状】

(l)痰气交阻:噎膈,吞咽梗塞,胸腑痞满,大便难,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2)瘀血内结:噎膈,食入反出,甚则水饮难下,胸膈疼痛,体态消瘦,肌肤甲错,舌青紫,或带瘀斑,脉细涩。
(3)气虚阳微:噎膈,饮食不下,泛吐清涎,面白而虚浮,气短乏力,形寒肢冷,脘腹胀满,舌苔白润,脉细弱。
(4)阴津亏损:噎膈,饮食不下,吞咽梗塞,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心烦胃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病因分析及鉴别】

(l)痰气交阻噎膈与瘀血内结噎膈:二者均属实证,多由情志所伤而致,但前者属忧思伤脾,后者为恼怒伤肝,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湿聚,湿聚则生痰,痰气交阻,胃气不降,食道受阻,故饮食难下,而成噎膈。若因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则血流不畅,积瘀不化,阻塞食道,发为噎膈。两还均可随情绪变化而加重。
(2)气虚阳微噎膈与阴津亏损噎膈:二者均属虚证,多见于疾病的后期。若痰阻与血瘀日久,脾肾两虚,脾气虚则难以运化,肾阳虚则难以温化,气虚阳微不能化津,故泛吐清涎,饮食难下,而成噎膈,或由气郁化火,或久服辛辣燥热之品,消灼胃阴,或酒色过度,耗伤精血。阳明燥土不得濡润,上则食道干枯,饮食难下;下则大肠燥结,便如羊屎。鉴别要点为:气虚阳者有阳虚寒象,如形寒面白,泛吐清涎等。阴津亏损者则有阴虚热象,如皮肤于枯,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