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诱发因素多为劳累或情绪激动(如愤怒、过度兴奋等)。
血脂代谢失常,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狭窄,冠脉血流减少,当心肌氧需求超过冠状动脉供应氧合血的能力时导致心绞痛。心绞痛的不适是心肌缺血及其引起的缺氧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直接表现。心绞痛属中医的“胸痹”、“真心痛”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心阳不振,鼓动无力;或平素心阳不振,寒邪袭于虚位;或痰浊上犯,胸阳被遏;忧思恼怒,气机逆乱,而致心脉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
【概述】
【常见病因及症状】
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或紧编样疼痛,呈阵发性发作,可向左肩及左臂内侧放射。寒凝心脉者因感寒而突发,心痛如绞,疼痛彻背,形寒肢冷;血瘀者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舌唇紫黯;痰浊痹阻者心胸疼痛骤作,时缓时急。胸闷,恶心;心阳不振者心胸闷痛,形寒肢冷,自汗神怯。
【病因分析及鉴别】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心俞 | 45-52 | 40-50 | 双穴 |
内关 | 42-47 | 40-50 | 双穴 | |
膻中 | 45-50 | 40-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膏肓 | 48-52 | 50-70 | 双穴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厥阴俞 | 47-52 | 40-60 | 双穴 |
少海 | 42-48 | 40-50 | 双穴 | |
巨阙 | 45-50 | 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期门 | 45-50 | 50 | 双穴 |
太冲 | 45-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5天 | 天池 | 42-48 | 50 | 双穴 |
间使 | 42-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