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腹膜肌松弛等因素而致。见于身体瘦弱、胸廓狭长的人。也可因各种原因经常压迫胸部和上腹部引起,多产妇女易患本病。中医认为本病由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
【概述】
【常见病因及症状】
胃部呈凹状,下腹部凸出,食后常觉胃脘压垂而有饱胀感,嗳气恶心、呕吐、肠鸣,自觉有胃下坠之感。有慢性腹痛或伴便秘、腹泻、眩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等。在劳动时,腹内有抽掣牵引作用之感。
【病因分析及鉴别】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期门 | 45-50 | 50 | 双穴 |
太冲 | 45-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百会 | 45-50 | 30-40 | 单穴 |
大椎 | 47-52 | 50 | 单穴 |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
膻中 | 45-50 | 40-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