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其病变范围较广,这里是指在肚脐以下耻骨以上的整个部位发生疼痛者,概称之为腹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生。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为病;或由各种急、慢性肝、脾、胃、肠、胰腺、腹膜炎症及胃肠痉挛、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消化道肿瘤、盆腔病变、寄生虫病、阑尾炎、膀胱炎及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腹痛则为症。治当详察。
【概述】
【常见病因及症状】
腹痛病位有大腹、小腹、少腹之分,证有寒、热、虚、实之辨。治当详察。
【病因分析及鉴别】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梁丘 | 42-48 | 40-5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期门 | 45-50 | 50 | 双穴 |
太冲 | 45-48 | 50 | 双穴 | |
背部疼痛点 | 47-52 | 50-70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章门 | 42-48 | 50 | 双穴 |
天枢 | 48-52 | 6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食窦 | 42-48 | 50 | 双穴 |
三阴交 | 42-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