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返回上一页 返回首页
【概述】

黄疸一证,古有五疽、三十六疸之名。分类过杂,论治反难,不便临床诊治。后世医家概分阴黄、阳黄,比较实用。后增急黄一名,实是阳黄之危重证候。中医所称之黄疽,实包括现代医学之黄疽型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变、胆囊炎、胆石症、溶血性黄疸、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

【常见病因及症状】

本病初起,多发热恶寒,食欲缺乏,或恶心呕吐,周身乏力,小便深黄如浓茶。黄疸先从眼巩膜发黄开始(目黄),渐而周身皮肤友黄。如见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为阳黄,黄色晦暗如烟熏,为阴黄;黄如酱油,并见高热烦躁,神昏,发病急骤,病变迅速,多为急黄。又因病因不同,故伴随症状亦异,治当详察。

【病因分析及鉴别】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48-5450-70单穴

足三里45-5250-60双穴

肝俞45-5240-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2天期门45-5050双穴

太冲45-4850双穴

至阳47-5250单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3天脾俞48-5260双穴

三阴交42-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4天膈俞47-5350双穴

阴陵泉42-4850双穴

膻中45-5040-50单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5天肾俞47-5350-70双穴

照海42-484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