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和先天遗传性。有常以上腹肿块为首发症状,终末期出现腹水,门脉高压等肝功能不全的证候。症状的先天性肝囊肿十分常见,且常为多发,中年女性较多,常伴多囊肾。
【概述】
【常见病因及症状】
肝囊肿因生长缓慢可长期或终身无症状,常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肝囊肿可以出现肝区疼痛,腹胀,有时囊肿突然增大或继发感染,可以突然腹痛加剧,或发烧。有时上腹部可触及包块,有的病人出现腹痛,呕吐,黄疸。当囊肿过大时,可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或右上腹不适或疼痛等症状。
【病因分析及鉴别】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期门 | 45-50 | 50 | 双穴 |
太冲 | 45-48 | 50 | 双穴 | |
背部疼痛点 | 47-52 | 50-70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肝俞 | 45-52 | 40-50 | 双穴 |
章门 | 42-48 | 50 | 双穴 | |
背部疼痛点 | 47-52 | 50-70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太溪 | 45-48 | 5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肩井 | 45-50 | 40-50 | 双穴 |
悬钟 | 45-48 | 40 | 双穴 | |
背部疼痛点 | 47-52 | 50-70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5天 | 脾俞 | 48-52 | 60 | 双穴 |
三阴交 | 42-48 | 50 | 双穴 | |
背部疼痛点 | 47-52 | 50-70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