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发生在膀胱的炎症,主要由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还有其它特殊类型的膀胱炎。特异性感染指膀胱结核而言。非特异性膀胱炎系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概述】
【常见病因及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颇、尿急、尿道痛、尿混浊,小腹压痛,或有血尿、脓尿及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若迁延成慢性膀胱炎,则诸证较轻微而以尿混浊为主。尿常规可见膀胱上皮细胞,少量红细胞及多量脓球。
【病因分析及鉴别】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膀胱俞 | 47-52 | 40-60 | 双穴 |
中极 | 48-54 | 50-70 | 单穴 | |
水道 | 45-52 | 40-6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八髎 | 47-53 | 40-60 | 左右共八穴 |
曲骨 | 42-48 | 50 | 单穴 | |
三阴交 | 42-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然谷 | 42-48 | 5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命门 | 45-53 | 50-70 | 单穴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