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是一侧面神经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候群。多是一侧。患者以40岁以上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某种压迫使面神经传导发生病理性干扰所致,大部分病人是由于正常的血管交叉压迫,如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神经动脉压迫;或面神经瘫痪恢复后出现的面肌痉挛。极少数为外伤肿瘤或外科手术后出现患侧面肌痉挛;有不明原因者。中医学认为,面肌痉挛是由于素体阴亏或体弱气虚引起,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风寒上扰一于面部而致。
【概述】
【常见病因及症状】
临床表现为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作性无痛性阵挛性收缩,常始于眼轮匝肌,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逐渐加重,严重者波及整个面肌。发作时,病人半侧面肌强劲地、阵发性抽搐,眼睑紧闭,口角㖞斜,抽搐持续数秒至10余分钟。有间歇期,自己不能控制。安静时减轻,情绪紧张、疲劳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病因分析及鉴别】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牵正 | 42-48 | 50 | 患侧 |
合谷 | 45-48 | 40 | 双穴 | |
大椎 | 47-52 | 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肩井 | 45-50 | 40-50 | 双穴 |
悬钟 | 45-48 | 40 | 双穴 | |
下关 | 42-48 | 50 | 患侧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风池 | 42-48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肝俞 | 45-52 | 40-50 | 双穴 |
太溪 | 45-48 | 5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