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阵发性剧烈疼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是突发性、剧烈性和激发点。发病者多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受寒、感染、三叉神经损伤或其他脑神经损伤等有关。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发生与外邪侵袭有关。风寒或风热之邪外袭,使气滞血瘀,经络闭塞不通而致疼痛。
【常见病因及症状】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在上颌支和下颌支,眼支较少见。三叉神经分布区突发剧烈疼痛,疼痛如电击、刀割、针刺样,每次发作持续几秒至2分钟,反复发作;在间歇期轻触口腔颔面部某一部位即可诱发,即激发点,触发点多在鼻旁、上下唇、颊部等处。如谈话、进食、洗脸,刷牙都可能引发疼痛。风寒者遇冷风拂面而发生疼痛,得热则痛减;风热者恶风、发热、咽干痛、便结、溺赤。瘀血阻络者痛如刀割、锥刺,疼痛愈发愈重。
【病因分析及鉴别】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r>第1天 | 面部痛点 | 42-48 | 50 | |
牵正 | 42-48 | 50 | 患侧 | |
合谷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风池 | 42-48 | 40-50 | 双穴 |
曲池 | 45-48 | 40 | 双穴 | |
大椎 | 47-52 | 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期门 | 45-50 | 50 | 双穴 |
太冲 | 45-48 | 50 | 双穴 | |
颊车 | 42-48 | 50 | 患侧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太溪 | 45-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