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来潮时经血中混有凝结的血块,称为“经来挟块”。本症常与其他月经病同时出现,临证中应予注意,不可孤立看待。
【概述】
【常见病因及症状】
(1)气滞:经前乳房胀痛,腰腹胀痛,烦躁易怒,月经量少,经血挟块色紫黑,月经延后来潮下腹疼痛等。
(2)寒凝:经行量少挟血块,色黯黑,经质清稀,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经期多延后,平时畏寒,四肢冰冷,白带多,易腹泻。
(3)血热:经行量多黏稠挟血块,便秘,目赤,舌黄口干,脉弦数。
(4)气虚:经期延后,经血量少,色淡,经行有块,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分析及鉴别】
经来挟块常由气滞、寒凝、气虚、热灼等病因病机所致。
(1)气滞与寒凝: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情志内结,肝气郁滞,气机不利,则经行不畅而成块。因气是推动血流通的动力,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血不畅,经行受阻,则经血挟块症形成。有些妇女时常精神抑郁、紧张、易怒,这些心境也能伤气致经血挟块。中医认为气滞多属肝郁、肝气不疏,常见的症状有经前乳房胀痛、腰腹胀痛、烦躁易怒、月经量少、经血挟块色紫黑,月经延后,来潮下腹疼痛等,“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血受寒则凝结成块”。外感寒邪,或内伤生冷,或素体阳虚内寒,寒邪搏结于冲任,血被寒凝而经来成块,若体质虚寒,经行或产后恶血尚未排尽时,感留寒凉或误食生冷食物,寒邪搏于冲任脉,皆可致血随寒凝,经血凝结成块,常见的症状有经行量少挟血块、色黯黑、经质清稀、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经期多延后,平时畏寒、四肢冰冷、白带多、易腹泻。
(2)血热:外感热邪,或过食辛热,或过服暖宫之药,以及情志内伤,五志化热,热伏冲任,热盛火化太过,便秘目赤,舌黄口干,血受热邪煎熬而经来挟块。
(3)气虚:劳倦过度,或大病久病耗伤正气,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故经来瘀结成块。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