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色浅淡

返回上一页 返回首页
【概述】

经色浅淡是指月经颜色较正常浅淡的症状,多与其他月经病伴行。

【常见病因及症状】

(1)血虚:经色淡红,经期后延而量少,少腹绵绵而痛,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不寐,爪甲不荣,唇舌淡白,脉细。
(2)气虚:经色淡红,质清稀,经期提前量多,或逾期不净,或漏下淋漓,面色咣白,气短身倦,自汗恶风,或少腹空坠,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润,脉沉弱。
(3)脾肾阳虚:经色黯淡,质地清稀,或挟有瘀块,经期大多错后,手足欠温,唇青面白,小腹冷痛;或伴有腰膝痠软,带下清稀;或便溏尿频,舌淡胖而嫩,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4)痰湿下注:经来色淡质黏,经行愆期,带下稠黏,胸闷脘胀,口腻乏味,或头晕身重,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弦滑。

【病因分析及鉴别】

(1)血虚经色浅淡与气虚经色浅淡:皆为虚证。气虚则无以化血,血虚则无以生气涵气,故在病机上有一定的联系,然临证辨治尚有差异。血虚经色浅淡,虚重在”血”,得之孕产过频,或半产漏下,亡血失血,致使冲任血少,无血可下。其主症特点为经行后期,色淡量少,并兼见因营血不足,濡养不及而致的少腹绵绵而痛,爪甲不荣,唇舌淡白,脉细等;气虚经色浅淡,虚重在“气”,得之饮食劳倦,耗伤中气。其主症特点为经色淡红,质地清稀,经期赶前而量多,或逾期不止,或漏下淋漓等。气虚不行温煦之职,兼有面色咣白,身倦懒言,自汗恶风,少腹空坠等症,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脉沉弱;血虚经色浅淡,治重养血,兼以益气,气虚经色浅淡,治重益气,兼以和血。
(2)脾肾阳虚经色浅淡:或因脾阳先伤,或因肾阳先衰,不温中土。阳气既衰,阴血不生,冲任虚冷,故主症特点为经色浅淡,质地清澈,经行短期,或挟瘀块,阳和无力,阴寒自盛,故现手足欠温,唇青面白,小腹冷痛,便溏尿频,喜暖畏冷等兼症。
(3)痰湿下注经色浅淡:多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中运失健,蕴湿生痰,下注冲任,阻滞胞脉而致,惟其胞脉不畅,则经行后期,涩滞且少,色淡质黏,中挟带浊,为其主症特点;且兼形体肥胖,口腻乏味,泛恶纳呆,苔腻,脉滑等症。
脾肾阳虚经色浅淡与痰湿下注经色浅淡;前者属虚寒证,后者为本虚标实证。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