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痛,即指自觉耳部疼痛的症状,其病变部位可在耳廓、外耳道和鼓膜。本症见于中医的断耳疮、耳发、耳发疽等。
耳痛一症,多属实证,常与肿并见。有气、血、表、里之分。《医学入门》“先痛后肿伤乎血,先肿后痛伤乎气。”病在肌表,属气分,为表证;病在筋骨,属血分,为里证。多因风热外侵,肝胆火盛所引起。邪毒滞留耳窍、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外耳道炎、外耳疖、外耳道异物、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或内耳肿物等。
【概述】
【常见病因及症状】
(l)风热外侵:发病较急,多发生于外感风热初起,耳痛并呈进行性加重,听力减退,或耳鸣。可见周身不适,发热,恶风寒或鼻塞流涕,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
(2)肝胆火盛:耳痛剧烈,抽掣难忍,耳部皮肤红肿,听力明显减退。伴头昏耳鸣,发热,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病因分析及鉴别】
(1)风热外侵:风热之邪侵袭,邪塑耳窍.经络阻滞,气血凝聚.故耳痛伴风热表证。
(2)肝胆火盛:多由肝郁化火,湿热内生,热毒循经上扰,蒸灼耳窍所致.因火盛故耳部疼痛较剧,皮肤红肿高突,兼见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等症。
【应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