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为细菌、病毒感染所致。是临床常见的外眼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较长,严重者可发生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甚至失明。角膜炎发病前多有角膜外伤史,多发于夏、秋季,以从事工业生产劳动的中青年为多。中医认为本病是因风热邪毒乘隙而入,邪客风轮,变生此症。
【概述】
【常见病因及症状】
主症黑睛星翳,胞轮红赤,流泪羞明。风热上犯见猝起星翳,羞明,发热重恶寒轻;风寒犯目见胞轮微红,恶寒重发热轻;肝火见星翳甚,白睛混赤,胞睑红肿,头痛溲黄,口苦;湿热见星翳缠绵不愈,头重胸闷,溲黄便溏。
【病因分析及鉴别】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风池 | 42-48 | 40-50 | 双穴 |
合谷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大椎 | 47-52 | 50 | 单穴 |
印堂 | 42-48 | 40-50 | 单穴 | |
曲池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肩井 | 45-50 | 40-50 | 双穴 |
光明 | 42-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应用讲解】